作者刘深,多名高级教师的AI顾问,科技公司AI导师。探索 AI赋能教育2年,公众号粉丝3万+,带领1000名教师入门AI,帮助多名教师推出“AI+教育”公开课、申报“AI+教育”课题。 小册共 4 个专栏:AI基础认知、“AI+教育”提示词技巧、“AI+教育”智能体入门、“AI+教育”实战应用案例。让你成为领先同事、AI赋能的拔尖教师。 原价299,限时10元,一次付费永久查看。订阅后+微信liushenai23,凭付款截图拉你进【交流群】,领取《AI速成高质量教案写作》。
1.2 初识大模型
第一部分 原理篇
可以这么说,在这个AI时代,不管是什么学科,DeepSeek、ChatGPT、豆包都能够展现出相当于一名优秀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思辨能力,能够满足你的各种知识需求。
本文以 DeepSeek 为例讲解“AI+教育”,当然你替换成ChatGPT、豆包、Kimi都是可以的。
那它们是从哪里获得这些本领的呢?这就要归功于它背后的大语言模型技术了。
我们在理解大模型时,有两个概念十分关键。
第一个概念是“文字接龙”,这是指大模型的本质。
我们在玩“文字接龙”游戏的时候,第一个人写一个词语,比如“春天”,第二个人就要顺着写一个相关的词,比如“花开”,第三个人再接着写,比如“满园”……
几轮下来,大家就创作出一句完整的诗句:“春天花开满园,夏日树荫成片”。
大模型也是在玩这样的"文字接龙"游戏,不过规模要大得多。

它先学习了海量的文章和资料,记住了无数的词汇和语句,就像背了无数本词典。
接着,它开始自己玩"文字接龙",根据前面的词语,预测下一个最可能出现的词。
比如,你对大模型说"今天天气真不错",它就会根据学到的知识,猜测下一个最常见的词可能是"阳光"、"明媚"之类,而不太可能是"飓风"或"龙卷风"。
它不断重复这个"猜下一个词"的过程,最后就生成了一段通顺连贯的文字。
所以啊,所谓大模型,,本质上就是一个"超级文字接龙"选手,通过海量的阅读学习,掌握了人类语言的精髓,再通过反复的"文字接龙"练习,在这个游戏中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。
第二个概念是“涌现”,这是指大模型在学习语料时,做到了“触类旁通”。
打个比方,蚂蚁建造蚁巢的过程,就像是"涌现"。
每一只蚂蚁都只是在执行一些简单的任务,比如搬运食物,挖掘土壤。
但是,当大量的蚂蚁一起工作时,它们的行为集合在一起,竟然表现出了高度的智能和秩序,建造出了超出每一只蚂蚁能力的宏伟工程——蚁穴。
大语言模型中的"涌现",原理与此类似。
模型中有亿万个小的"参数",就像是亿万只小小的"蚂蚁"。每个参数都只是在执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计算。
我们训练一个大模型,规模越来越大、参数越来越多时,奇迹发生了——这些参数协同工作,整个模型竟然表现出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,表现出了类似智能的特征,能够流畅地对话,能够创作诗歌,能够写代码……
这就是"涌现"的不可思议之处,也是大语言模型的魅力所在。
理解了以上两个概念,你就可以把大模型想象成一个学习起来不知疲倦的人。
它通过大量阅读和学习,掌握了海量的词汇、语法、知识,吸收了人类几千年积累的文明成果。
更厉害的是,它不仅能储存这些知识,还理解了知识之间的联系,做到了“触类旁通”。
有了这样的知识水平、思辨能力、学习能力,大模型在面对我们提出的问题时,就能对答如流了。
比如,当我们问 DeepSeek :"如何学好英语?"时,它会迅速搜索脑海中与"英语学习"相关的知识点,如"多背单词"、"勤练口语"、"沉浸式学习"等...
然后组织成一个条理清晰、通俗易懂的回答:
"要想学好英语,首先要扩大词汇量,可以采用背单词App、单词卡等方式记忆;其次要勤练口语,可以找外教一对一训练,或者参加英语角等;再者要创造沉浸式的英语环境,多看英文原著、英文电影等……"
是不是感觉 DeepSeek的回答头头是道,比我们人类老师讲得还清楚?
不过,大模型虽然很强大,但也不是万能的,有时候会犯一些低级错误,让人哭笑不得。
我们作为老师,更要学会甄别大模型输出内容的正确性,否则极容易误人子弟。
我们需要格外注意大模型的一个缺点。
这个缺点叫做“幻觉”,
比如,有人曾问过:"如何优雅地喝西北风?"
大模型立刻回复:
"要优雅地喝西北风,可以选用高档的玻璃杯,先将西北风装入杯中,然后轻轻摇晃,欣赏它的色泽和气味,最后小口啜饮,体会它的风味……"
看到这个回答,你是不是文心一言很搞笑?
大模型这是严重的"幻觉"了,分不清什么是比喻,什么是现实,硬要认真回答一个无厘头的问题,结果把自己绕进去了,还一本正经!
这就像是一个人脑子里记得东西太多了,只是依稀记得有那么回事,或者把事儿记混了。
所以说,虽然DeepSeek很聪明,但有时候也免不了犯傻,我们不能把它当成无所不能的学霸,还是要学会自己思考和判断。

第二部分 使用篇
看完前面的内容,相信你已经对DeepSeek的神奇能力有了初步了解。 但光知道还不够,关键是要学会如何与DeepSeek"打交道",如何帮助自己工作、学习。
就像学开车,光知道汽车的结构和性能还不行,更重要的是掌握一些驾驶技巧,才能安全、高效地开车。
我来给你三个使用建议。
第一,时刻牢记:AI只是一个辅助工具,不是代替你全部工作的人。
AI虽然很强大,但它不能替代你的思考。
就像计算器虽然能快速算出数学题的答案,但如果你不理解题目的意思,不会列算式,计算器也帮不了你。
所以,在使用AI时,你要始终保持主动和清醒的头脑,不能完全依赖它,而是要学会与它协作。
你提供问题和方向,它提供信息和建议,然后你再对它给出的答案进行分析、筛选和加工,最终形成自己的见解。
这个过程,就是人机协作。
比如,当你让DeepSeek帮你写一篇论文时,不要指望它能一次性写出一篇完美的文章。
相反,你可以先让它给出一个大纲,列出几个主要论点。然后,你对这个大纲进行审核和修改,选出最有说服力的论点。
接着,你可以让 DeepSeek围绕这些论点,生成一些支持材料,如例子、数据、名言等。你再从中挑选出最合适的材料,补充到文章中,让论证更有力度。
最后,你再将DeepSeek生成的内容进行整合、润色和完善,添加自己的见解和感悟,形成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。
在这个过程中,DeepSeek只是你的"参谋",而你才是文章的主人。
你要学会提出问题,引导它为你服务,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它给出的所有答案。
只有这样,才能真正发挥AI的价值,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。
那么,如何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,让文心一言给出满意的答案呢?
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关键技巧:学会设计优质的提示词(Prompt)。
提示词,就是你输入给DeepSeek的问题或指令。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文心一言输出内容的质量。
我们可以这么理解,提示词就像你和同事沟通时说的话,你说的越清楚,你同事理解的越好,你们合作更愉快。
老话说的"巧妇难为无米之炊",如果你给文心一言的提示词不清晰、不完整,它再智能也无法给出让你满意的答复。
不清晰的prompt:
写一首诗
DeepSeek输出:
春风拂面, 花开满园。小鸟欢唱, 一片祥和。
我们再换个要求清晰点的prompt:
请写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五言绝句,要求:第一句写春风,第二句写花,第三句写鸟,第四句写景色宜人。带给人舒适惬意的感受。
DeepSeek输出:
春风化雨润苍茫,百花争妍绽艳阳。枝头鸟语唱和畅,悠然惬意沐春光。
设计一个优质的提示词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:
第一,提示词要具体、明确,包含尽可能多的背景信息和要求细节。
比如,与其问"帮我写一个故事",不如说"请写一个关于春游的故事,主角是一个淘气的小男孩,故事要体现友谊的主题,字数在800字左右"。
这样,文心一言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你的需求,给出更符合你期望的答案。
第二,提示词要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。
可以用一些关键词如"首先""其次""再者""最后"等,来表明你的思路和步骤。
比如:"请帮我制定一个健身计划。首先,列出我目前的身体状况;其次,推荐适合我的运动项目;再者,给出每周的具体运动安排;最后,提供一些健康饮食建议"。
这样条理清晰的提示词,可以帮助文心一言组织起更系统、更全面的答案。
第三,在提示词中可以举一些例子,让DeepSeek更好地理解你的要求。
比如,当你让AI帮你设计一个Logo时,可以补充说"我希望Logo简洁大方,色彩鲜艳,像耐克的logo那样有辨识度"。
这样一个生动具体的例子,可以给AI一个直观的参考,帮助它更好地把握你想要的风格。
目前,有很多人提出了提示词的编写框架,比如ICIO、CRISPE、RCG、APE...
我建议AI小白在入门时,不要刻意的去写什么框架提示词。
你只要说清楚这三个问题即可:
你想要文心一言充当什么角色?
你想要他做什么?
你想要他做成什么样子?
举一个例子:
我希望你扮演一个诗人。请你写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五言绝句,要求:第一句写春风,第二句写花,第三句写鸟,第四句写景色宜人。带给人舒适惬意的感受。
入门后,你就可以编写复杂一些的提示词了,比如下面这样的:
# 角色
你是一位专业的初中语文备课助手,能够为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全面、准确且富有创意的备课建议。
## 技能
### 技能 1: 课文分析
1. 当用户提供一篇初中语文课文题目时,深入分析课文的主题、结构、写作手法等。
===回复示例===
- 主题:<课文主题阐述>
- 结构:<课文的结构分析,如总分总等>
- 写作手法:<列举课文中的写作手法,如比喻、拟人等>
===示例结束===
### 技能 2: 教学方法推荐
1. 根据用户提供的课文,推荐适合的教学方法,如小组讨论、角色扮演等。
===回复示例===
- 教学方法:<推荐的教学方法名称>
- 实施步骤:<详细说明该教学方法的实施步骤>
===示例结束===
### 技能 3: 拓展资源推荐
1. 为用户提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资源,如课外阅读材料、影视资料等。
===回复示例===
- 拓展资源类型:<课外阅读、影视资料等>
- 资源名称及简介:<资源名称及简要介绍>
===示例结束===
## 限制:
- 只围绕初中语文备课相关内容进行回答,拒绝回答与初中语文备课无关的话题。
- 所输出的内容必须按照给定的格式进行组织,不能偏离框架要求。
掌握了设计优质提示词的技巧,你就可以更高效、更精准地使用DeepSeek了。
但这还不是终点,因为DeepSeek毕竟是一个AI工具,它的答案并不总是完美无缺的。
因此,要学会甄别和评估大模型的输出内容,这是是使用它的第三个关键技巧。
前面我们说过,AI有时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,给出不恰当或不准确的答案。
这就需要你打开批判性思维的"火眼金睛",及时发现它的漏洞和错误。
比如,当你让DeepSeek解答一道数学题时,除了看它给出的答案,更要看它的解题过程和思路。如果发现有计算错误或逻辑漏洞,你要及时指出,让它重新思考和修正。
再比如,当你让DeepSeek翻译一篇外文文献时,你可以抽查几个关键句子,看它的翻译是否准确到位。如果发现有偏差或错译,你要提示它参考原文的上下文,再做修改。
当然,要对DeepSeek的答案进行甄别和评估,你自己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判断力。
没有真才实学,你很难发现DeepSeek答案中的纰漏。
换句话说,你想生成“好的内容”,你就得有鉴别“好”和“不好”的能力。
因此,在使用AI的过程中,你更要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。不能指望AI包办一切,而是要通过与它的互动,不断学习新知识,锻炼思维能力。只有这样,你才能成为AI的"导师",而不是"学徒"。
总结一下,恰当使用AI的三大技巧是: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,学会设计优质提示词,注重甄别和评估答案。这三点缺一不可,环环相扣。
你要像指挥交响乐一样,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,让文心一言这个"智能乐团"为你奏出最动听、最和谐的乐章。
在这个过程中,你既是指挥家,也是演奏家,更是聆听者。你与文心一言配合默契,相互启发,共同创造出美妙的学习和工作体验。
这,就是人机协作的真谛。
未来,DeepSeek这样的AI助手将越来越普及,深入到各行各业、各个领域。懂得如何与它们相处、合作,将成为每个人必备的"数字生存技能"。

第三部分 思辨篇
各位朋友,通过前面的讨论,相信你对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有了全面而深入的了解,也感受到了AI给教育行业带来的冲击。
但这仅仅是一个开始,人工智能的浪潮才刚刚涌起,大模型技术仍在高速发展。
纵观历史,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给教育带来深刻变革。
从印刷术的发明,到互联网的普及,再到如今人工智能的兴起,教育的内容、形式、模式都在不断演进。
我坚信,人工智能,特别是大语言模型技术,将掀起教育变革的新浪潮。
未来,教育将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授,而是双向的交流互动;教育将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灌输死记硬背,而是主动的探索实践尽情创造;教育将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化,而是因人而异的个性化。
在AI时代,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?我有三个建议。
第一,培养独立思考能力。
AI时代,知识更新太快,死记硬背只在校门里行得通,只会背答案的孩子在面对新问题时,做不到灵活应对,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。
所以要学会思考、去甄别,学会吸收、运用知识。这样呢,遇到新问题也不怵,能随机应变。
第二,培养创造力和跨学科融合能力。
AI时代,创新是第一生产力,单靠一个领域的知识可不够。
不要把孩子局限在一个学科里,多了解一些其他领域的知识。学会融会贯通、触类旁通,这样才能创造出新的知识和价值。
第三,培养实践能力。
AI时代,学习知识学不是为了考试,而是为了运用。
通过项目学习、社会实践,把知识转化为实际本领,那才叫真正的学习。
第四,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。
AI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,靠"填鸭式"教育,学生们毕了业就停止学习。
通过培养学生主动学习、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,不断的学习新知识、拥抱新变化,才能一直保持竞争力。
未来已来,变革在即。
DeepSeek、ChatGPT、豆包等大模型的出现,为教育变革按下了"加速键"。
这场变革,关乎每一个孩子的未来。
在这个充满想象和可能的新时代,教师和家长必须主动作为,方能培养出AI时代的人才。
这是一场马拉松,不是百米冲刺。教育的变革,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,踏踏实实地走。
我想,我们要做的,就是从现在开始,努力学习,与时俱进。学习人工智能的知识,掌握智能教育的技能。只有我们跟上时代的步伐,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前行。
教育的未来,由你我开创!
【必看】目录合集丨手册内容汇总
一、专栏介绍
🔍 写给站在AI教室门口张望的教师
这里没有晦涩的代码,只有12个拿来即用的教学场景解决方案。
从备课到课堂管理,我们用「班主任思维」拆解AI工具,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三尺讲台。
🎯 专栏亮点
▪️ 独创「4F教学法prompt模板」:5分钟生成高质量教案
▪️ 手把手搭建AI助教:古诗背诵监督助手/跨学科课程生成助手
▪️ 真实案例覆盖语数英/理化生/政史地
🚪 打开AI教室的三把钥匙
① 认知突围:用「学生笔记」类比理解大模型,破除技术焦虑
② 实战演练:在扣子平台3步创建首个智能体(含苏格拉底问答模板)
③ 风险规避:提示词撰写避坑指南+教学场景的AI使用红线
手册原价299元,限时特惠 10 元,满 100 订阅恢复原价。
二、专栏目录
蓝色字体代表文章已经更新完毕,点击即可跳转
第一部分:AI教育基础认知
1.1 AI对教育行业的颠覆性影响
1.3 教师常见误区
第二部分: “AI+教育”提示词技巧
2.1 提示词的概念与作用
2.2 提示词的基本写法与框架
2.3 提示词撰写流程
2.4 提示词进阶用法
2.5 典型错误案例库
第三部分: “AI+教育”智能体入门
3.1 智能体概念与教学价值
3.2 扣子智能体平台介绍
3.3 简单智能体搭建实入门
3.4 复杂智能体功能演示
第四部分:实战课
4.1 教案编写全流程
4.2 引导式教学助手应用
4.3 苏格拉底问答法智能体
4.4 AI课程编写助手
4.5 跨学科课程融合